潁州八景的傳說
潁州,古名汝陰,唐代始稱為潁州,宋稱為順昌府,金又改為潁州,至清改為潁州府,清雍正年間設(shè)阜陽縣,隸屬潁州府。民國改府屬為阜陽專區(qū)。新中國成立后是為阜陽地區(qū),F(xiàn)于潁州城設(shè)阜陽市。地區(qū)、縣、市各級政府,均在阜陽城內(nèi)。
潁州八景之說,不知起自何時?也不知出自誰手?即:云亭山影,新渡波光;讓臺觀稼,書院探荷;蘆湄秋月,杏林曉鶯;南崗雪色,西湖柳蔭等八景。八景為四副對仗語句,四時的風(fēng)景盡在其中?赡苁悄硞人的感受,也是某個人的杰作。
一、 云亭山影
在阜陽原來的西南城墻拐角上,有一座白衣樓。白衣樓就是觀音廟,觀音菩薩,又名白衣大士,所以觀音廟又叫白衣樓,也就是所說的云亭山影的云亭。每當(dāng)天氣晴朗,萬里元云之時,游人登上白衣樓向南眺望,可以看到百里以外的南大山。其形飄飄渺渺,如云似霧,煞是好看,因之有云亭山影之說。試想,在這淮北千里的大平原上,居然也能看到山影,確是一種廳觀,把它作為一景,誰說不經(jīng)?就是這個云亭山影,還有一段神話故事哩。
據(jù)傳說,白衣樓原在城下,白衣樓的白衣大士和南大山的大山奶奶是干姊妹,大山奶奶是姐姐,白衣大士是妹妹。初,妹妹住在潁州的白衣樓,姐姐沒有住處,常住妹妹那里。后來,妹妹想替姐姐找一個住處,物色到南大山這塊寶地,想稟明王母娘娘,把大山封給姐姐。恰好這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蟠桃大會,諸仙云集為王母慶壽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也到了,這是一位風(fēng)流神仙,對過牡丹,又把牡丹仙子安排在南大山。白衣大士和呂洞賓在王母面前各陳所請,王母猶豫不決。白衣大士卻出了個主意,她說:“稟王母,為了試一試他們的仙力,叫好們各自去南大山一趟,誰先到南大山,誰就是大山之主!蓖跄竿膺@個意見,于是她們便分別向南大山而去。
牡丹仙由呂仙陪著,借呂仙的法力,駕起祥云,早到了南大山。牡丹仙為了證明先到,把呂仙的寶劍,插在南大山的最高峰上,就回稟王母云了。大山奶奶由白衣大士陪著化清風(fēng)而去,當(dāng)他們到時,牡丹仙正在插寶劍,她們見此情景便沒有現(xiàn)身。等呂仙同牡丹仙的寶劍,把繡鞋埋在下面,再把寶劍插上。然后,白衣大士使蓮花縮地法,早回到蟠桃會上。等到牡丹仙回來時,一個說我先到,另一個說我先到。眾仙問他們以什么為憑?大山奶奶說:“這埋一只繡鞋在山頂!蹦档は烧f:“我借呂仙的寶劍插在大山的最高峰!庇谑侨合啥茧S同王母到那里去驗證,真是萬仙齊集南大山。在山的最高峰,找到了呂仙的寶劍。但是拔劍一看,劍上帶出一只繡鞋。經(jīng)過諸仙評論的結(jié)果,都認為是大山奶奶先到,王母當(dāng)場就封大山奶奶為大山之主。因此,大山奶奶更感激白衣大士了。
為了兩姐妹可以常常相見,他們把阜陽城下的白衣樓,搬到了城上。她們雖然住在兩地,每當(dāng)天氣晴朗,萬里無云的時候,大山奶奶可以看到阜陽城頭白衣樓上的妹妹;白衣大士也可以看到南大山上的姐姐了。云亭山影,原來是云亭顯山影,亭者停也。南大山上的云一停,她們就可以兩地互相看望。久之,人們把白衣樓說成是“云亭”了。石安有詩贊曰:
“白衣樓上望南山,山在虛無飄渺間。千里平原此景色,悠悠萬古一奇觀!
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潁州的城墻被拆除了,白衣樓也隨之被拆去。云亭山影一景,也就不復(fù)存在了。
二、 新渡波光
盂軻說:“決汝漢,排淮泗,而注之江!彼f的汝河有兩條,南汝河直接入淮河,北汝河就是過去的泥河,現(xiàn)在的泉河,也就是阜陽北關(guān)外的小河。在泉河入潁河(小河入沙河)的地方,原是三里灣的上渡口,這就是新渡。兩河匯流之外翻波疊浪,沸沸洋洋,太陽照射,金光萬卷,此景好看極了。后來人們常常乘船去看,時間久了,就成了渡口,因名之新渡。新渡波光,由此成為一景。石安也有一首七絕贊云:
“泉河入潁水同流,沸沸洋洋過舟。疊浪翻花波似卷,金光萬道身人眸。”
現(xiàn)在,由于潁河閘的建成,水的流速大減,幾乎停止了流動。泉河流到這里,再不象以前那前波浪起伏了。閘上能行人,渡口也不存在了。至于波光也沒什么好看了,不過這里也有一個神話傳說值得一談。不知是哪朝那代,也許是唐代吧。 在新渡口住著一個青年小伙,二十多歲年紀,父母都下世去了,就剩他一個光身漢,以打漁度日。他住著兩間草房,還有一間小廚房,在住房的前邊,用砂姜圍成一個小小的院落,正前門上編織著一扇竹籬笆。院中栽有桂、梅、松、竹等竹樹;也有一些芍藥、海棠、菊花、夾竹桃等花草,還有和顆桃、杏、梨、棗等果木。一年四季,不斷香花甜果。為了便于澆灌花木蔬菜,又買了一口荷葉缸放在院中。進得門來,真象是一座百花園呢。
他每天起早去打魚,打過魚就到順河街上去賣魚,賣了魚,就買些吃用東西,便回家煮飯,吃過飯后,澆澆花菜,補補魚網(wǎng),過著悠著自得的生活。有一天沿著河岸打魚,在新渡那里,打上來一尾金色鯉魚。這魚一身花紋,五光十色,甚是美麗。他不忍賣也不忍吃,把它養(yǎng)在大荷葉缸中。因為缸里養(yǎng)了這尾金色鯉魚,他這一天澆花澆菜,隨用隨下河去挑,缸里的水也不愿用了。
第二天一早,他照常去打魚賣魚,買了東西回家來。當(dāng)他走進廚房,準備做飯的時候,一掀起蓋,鍋里的飯菜都做好了,而且是熱氣騰騰,異香撲鼻。因為肚子餓了,端出來就汔,真是菜鮮飯美,好吃異常。吃飯了飯,洗刷過后,便回到臥室,看見臥室里地掃得干干凈凈,衣服洗好了,晾在院子里繩上。他準備去澆花澆菜,一看花也澆了,菜也澆了。坐在院子里補網(wǎng)時,百思不得其解。他想,這是誰替我干的這些活呢?是誰偷偷地干過就走了呢?
一連幾天都是這樣,小伙子心里惦著。這天打了魚,沒等上街就被人家買去了,因此回去的早一些。還沒到家,遠遠的就看見自己的煙囪在冒煙;便急急地往家跑,到家一看,大門仍關(guān)著。便躡手躡腳走到廚房的窗前,向里窺探。只見一位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,正忙著做飯做菜。心想,這是誰家的大姐替我做飯呢?便開了柴門,一直走向廚房相看個究竟。誰知跑到廚房,不見了奸個女子,只是鍋下還有火,鍋上冒熱氣,人上哪去了呢?
他總想見見這個女子,吃飯、干活、睡覺都在想著,終于想出了一個方法。次日一早,他帶著網(wǎng)出了門,但是沒有去打魚,只在近外溜溜,還不時向家里看看。忽然看見煙囪冒煙,便飛也似地奔回家來,推開柴門,直奔廚房。當(dāng)他站在廚房門口的時候,看見了那個女子正忙著做飯。他一見他闖回來,先有些謊亂,因為無法再躲,只好羞答答地站在那里不動了。
他問她:“你是什么人?家在哪里?為什么天天替我澆花做飯掃地洗衣?為什么上次見到我就躲起來,躲到哪里去了?”這一連串的問話,她只是笑而不答。這樣僵了一會子,她便含羞答道:“我是新渡龍王的女兒。因我們有緣,那天我出來游玩,不小心落入你的網(wǎng)中,荷葉缸里的金魚就是我。我見你勤勞善良,就愿嫁給你,所以天天為你做點事,現(xiàn)在既然憶被你窺破了,我再也不躲躲藏藏了。你愿意的話,從今天起我們就結(jié)為夫婦了,但是,還要請你不要向外聲張,好嗎?”小伙子異常高興,便走上前伸手拉著她說:“既然這樣,你可不要嫌俺窮!彼策暌宦曅α。就這樣男的天天打魚織網(wǎng),女的天天澆花做飯,生活過得美滿。
后來龍王知道了,要龍女回去,龍女不肯,經(jīng)過一番曲折,他們兩上戰(zhàn)勝了種種阻力,一對幸福的伉儷,終于白發(fā)到老。
三、 讓臺觀稼
讓臺,又叫管鮑分金臺,就是東邊的一座高臺。管仲是潁上人,與鮑叔牙合伙做生意,結(jié)成了好友。每次生意賺了錢,就在這座高臺上除本分利,所以叫管鮑分金臺。又因管仲家境貧困。每次分利,鮑叔牙總是讓管仲多分一些,所以又叫讓臺!妒酚?管晏列傳》中說:“知我貧也”。
他們的友誼,還不止于此。后來他們同到齊國求官,各保一位公子,互爭國權(quán)。當(dāng)時管種保公子糾,沒有成功,公子糾被晉國殺了。鮑叔牙保公子小白,奪得了王位,小白就是后來的齊桓公。后來,鮑叔牙推薦管仲為相,一同保齊桓公。孟軻說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以匡天下”。假若鮑叔牙不講友誼,讓齊桓公殺了管仲,就又是一種局面了。后來人們稱贊他們的友誼,都說是“管鮑遺風(fēng)”,這不也是鮑叔牙更大的相讓嗎?過去,讓臺四周,全是種著莊稼。在讓臺上四望,冬春的小麥初生,綠茵遍地,臺的四周,象鋪著綠色的地毯,麥子長高時,風(fēng)吹過來,象翻著綠色的海浪。到了夏天成熟季節(jié),則一片金黃,又象是金色的海洋。秋季的雜糧混種,紅一片、黃一片、綠一片、五彩繽紛,那就列為好看了,讓臺觀稼,不是很有意思嗎?
解放以后,這一帶都建成了工廠,既無高臺,也沒有莊稼可觀。今天是叢樓櫛比,煙塔林立,又是一番景象。這里一年四季,徹夜的電燈光,象天上燦爛的繁星,白天的煙塔,又象一群噴云吐霧巨龍。石安有詩贊曰:
“分金臺立古廟東,千古遺傳管鮑風(fēng)。觀稼已成過眼事,四圍煙塔舞云龍。”
四、 書院探荷
書院,就是西湖書院,在潁州西湖岸邊。民國以來,西湖失修,書院已不存在。但可以想象到當(dāng)年的情況,每逢盛夏,荷花怒放,不正是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嗎?石安有一首《書院探荷》詩云:
“書院四周水上蓮,平湖萬頃葉田田。無窮紅點無窮碧,正是游人探望天!
宋代的周敦頤很愛蓮花,他在《愛蓮說》一文中說:“蓮,花之君之者也。”又說“出游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。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!鄙徎ㄓ芯拥臍舛龋侵档每卦L的。歐陽修在潁州任滿后,就定居在潁州西湖。他是不是也愛荷花?我說,他也是愛荷花的。他在一首《采桑子》詞里說:
“荷花開后西湖好,載酒來時,不用旌旗,
前后紅幢綠蓋隨。
畫船撐入花深上,香泛金 ,煙雨微微,
一片笙歌醉里歸!
這一首詞,說明這位大文豪大詩人,不我是愛荷花,而且是常常探訪的。試看他把荷花比作“紅幢”,把荷葉比作“綠蓋”,豈不勝過旌旗嗎?竟又大煙雨微微中到荷花深下去探訪,更說明他是受荷花的,這簡直是《探荷》和《雨中探荷》的兩幅優(yōu)美的畫面。還有一首《漁家傲》的采蓮詞:
“花底忽聞敲雨漿,逡巡女伴來尋訪,酒盞旋將荷葉當(dāng)。蓮舟蕩,時時盞里生紅浪;鉃⑾闱鍙P釀,花腮酒面紅相向,醉依綠陰眠一餉。驚起望,船頭擱在沙灘上!
這首詞寫得細致入微,面對湖中盛荷,是大探而特探了。
五、 蘆湄秋月
“一湖秋水清,兩岸蘆花白。前不見古人,西風(fēng)空瑟瑟!
據(jù)張從先先生說:“這道詩不知是什么人題在西湖亭壁上,確是不多見的好詩!睆倪@首詩里,也可以看,在當(dāng)年西湖岸邊,是叢生著不少蘆葦?shù)摹?nbsp;一到秋天,蘆花開放,湖水清清,西風(fēng)吹來,瑟瑟作響,多么好看的一種感受。如果是夜晚的月下,又在蘆葦深處,風(fēng)光當(dāng)有所不同吧。
如果在“秋月?lián)P明輝”的夜晚,泛舟游于蘆湄之處,眼前是天上的明月,岸邊的蘆叢,人在舟上,月映水底。這種景色當(dāng)更為美好了。石安有詩贊曰:
“瑟瑟西風(fēng)月照舟,蘆花湄里蕩漿游。風(fēng)霜高潔溶溶夜,上下天光一色秋!
六、 杏林曉鶯
杏林,座落在泉河入潁河處的經(jīng)岸一帶,那里千百年來,櫻桃和紅杏成林,長達數(shù)里。真是一個清幽的處所。人在杏林中,靜坐觀賞,可以看到河上的征帆,往來如織,路上的行人,絡(luò)繹不絕,一靜一動,是很有樂趣的。
陽春二月,正是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的季節(jié),在這長長的林帶里,萬花怒放。那如云如煙,似錦似繡的景色,真能明人眼目,沁人心脾,怡人性情。天剛破曉,旭日東升的時候,在那一片花的海洋里,鶯啼婉轉(zhuǎn),歌聲起伏,真真是鳥語花香,喧鬧異常。這就不光好看,更為好聽了。杏林曉鶯,就是這樣美好吧。石安因有一詩道:
“紅杏枝頭春意濃,凌晨處處囀黃鶯。歌聲遠近多甜美,十里紅霞照恨月。”
這樣一個幽靜的鳥國鳥鄉(xiāng),在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(zhàn)年代,被摧毀凈盡。美麗而善歌的黃鶯,也不得不遷往別處去了。
七、 南崗雪色
南崗,即阜陽城南的天馬山。據(jù)傳幾百年前,那里地面上,還可以見到石頭,后來開長日久,風(fēng)化已盡,便成子土崗,也許就是現(xiàn)在的三里崗吧。
這里先前既名天馬山,可能比現(xiàn)在的崗要高得多。試想,每當(dāng)嚴冬,大雪普降,遠遠望去,“山舞銀蛇,原馳臘象”,南崗一帶成子瓊裝玉砌的玻璃世界。在這缺山少嶺的千里大平原上,南崗的雪色,也可算是一個絕妙的美景。萬事具備安有詩贊曰:
“天馬山頭雪滿崗,銀蛇臘象好風(fēng)光。謝以屐齒藜藿杖,扶我南郊看素裝!
八、 西湖柳蔭
潁州西湖岸邊的楊柳,不但成行,而且成片,蜿蜒湖岸,長達數(shù)里。據(jù)傳說,古時每到夏季,綠蔭樹下,不乏人群來往,使得平常一個安靜場所,幾乎成了鬧市。那里有說書的場子,有擺茶的攤子,也有賣吃食的小飯棚子。人們只要一走到這里,身上暑汗頓消,再到水邊洗洗手臉,更覺清爽異常。人們一群群一堆堆,談笑自若,有下象棋的,有看書的,也有釣魚的。直到夕陽西下,大家仍不忍離去。給這綠色的林蔭,添了不少色彩。說它上一景,不也名符其實嗎?石安也有一詩云:“西湖沿岸柳成行,幾里濃蔭綠色廊。游客心頭多畏暑,欲離不離到夕陽!
潁州八景,各具特色,一年四季,都有可以游覽觀賞的景物。西湖一處占八景中的三景,可見潁州西湖景色最佳。宋代詩文大家歐陽修,就很愛西湖。他在潁州任友太守滿任后,卜居中在西湖邊上,飲酒賦詩,消遣自得,后終老于此地,F(xiàn)在這一帶姓歐陽的,都是他的后代子孫,繁衍不息,都圍繞著西湖定居,可以說是愛西湖這甚者也。
相關(guān)文章
贊助商推廣鏈接
文章隨機推薦
- 經(jīng)濟學(xué)家吳敬璉做客潁淮大講堂
- 阜陽商校一教師書法作品被入編國家大型文獻
- 潁州區(qū)人口計生委建立新模式服務(wù)流動人口
- 阜陽女研究生人流后變植物人 院方敢于擔(dān)當(dāng) 先治療再鑒定
- 阜六鐵路計劃今年開建
- 阜陽為"中共皖北特委機關(guān)遺址"揭碑
- 阜陽榮膺“中部最佳投資城市”稱號
- “童話大王”鄭淵潔在阜簽名售書
- 我市組團參加中博會
- 阜城12條公交車線路調(diào)整
- 我市旅游產(chǎn)業(yè)漸入佳境
- 今年高校近5萬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需各方努力
- 淮河最大支流沙潁河全線復(fù)航 阜陽過船閘今日試運營
- 09年高考新方案有“七大變革”
- 阜陽籍女孩用琴聲征服觀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