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農(nóng)民13年收養(yǎng)214名孤殘兒童感動全國
王家玉在給一名腦癱患兒喂牛奶
新華網(wǎng)合肥5月31日電(記者馬姝瑞)在淮河岸邊的安徽潁上縣三十鋪鎮(zhèn),有一個非常特殊的“大家庭”:“爸爸”是已經(jīng)67歲的農(nóng)民王家玉,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則是他13年來歷盡艱辛收養(yǎng)的214名孤殘兒童。
“我有5個親生孩子,一個是聾啞人,四個有智力障礙。看見孤兒、病孩子沒人管,我就難過,所以我想盡畢生精力去幫助他們。”一頭花白頭發(fā)的王家玉說。
王家玉早年創(chuàng)辦竹木家具廠、骨灰盒工藝品廠兩個小企業(yè),積累了一定的經(jīng)濟能力后,他開始實施他的“夢想”。
從1994年起,王家玉逐步收養(yǎng)鄰近鄉(xiāng)村的孤殘兒童,并辦起孤兒院。到1999年,就已經(jīng)收養(yǎng)了78名孤殘兒。
漸漸地,名聲傳開了,四鄰鄉(xiāng)里甚至周邊省市的孤兒、殘兒都被送到他這里。現(xiàn)在,他的214名孩子中有一半都是外省、市、縣、區(qū)的。
孩子們越來越多,王家玉干脆將自己的廠房改建成孤殘聾盲學校,專心專意地照顧孩子。
2003年,一場洪水使王家玉的骨灰盒廠遭受了滅頂之災,他只好靠借錢維持著孩子們的生活學習開支。2004年之后,學校開始收到社會各界的捐助,總數(shù)已達上百萬元。這筆錢全被王家玉用在了孩子身上,即使是自己沒錢看病,他“也不動一分錢”。
很多遺棄到這里的孩子來時都是小嬰兒,許多還有殘疾。照顧不了這些小家伙的王家玉,只好從附近村子請來好心的婦女給孩子們當“媽”。受他的感染,樂意幫助的婦女很多。
“王老收養(yǎng)了這么多可憐的小孩兒,需要人幫忙,我就過來了!弊o理員劉明蓮一邊抱著一個罩著肚兜的腦癱嬰兒一邊說著。
在這個 “家”里,將近一半的孩子有腦癱、智力障礙、唇腭裂、聾啞盲、肢殘等殘疾,他們需要得到專業(yè)的特殊教育。為了不耽誤這些孩子,王家玉腦筋一動,搞起了“一家兩制”,把孩子們分成特教班和普通班,由14名老師“術(shù)業(yè)專攻”、分別負責兩邊的教學。 在這個龐大的“家”里,除了王家玉和214名孩子外,已經(jīng)有9名護理員、14名“家庭教師”,此外還有專人負責后勤、安全、財務等工作,一切井井有條。
“我沒有什么文化,也沒有社會活動能力,只能盡力把這些孩子照顧好。”年紀越來越大的王家玉身體狀況一天天差了,心腦血管疾病糾纏著他,眼下他打算向政府部門尋求幫助,希望盡早選出一個合適“接班人”。